第六版
冬季客车保养与驾驶
1、机油:冬季对汽车的润滑要求较高,如果使用的是夏季机油必须更换,对使用时间较长,颜色发黑,附着力变差的机油都应换掉,以保证发动机启动的顺畅。
2、防冻液:防冻液的量一定要合适,不同地区和不同车型应注意防冻液的冰点度及型号;使用两年以上的防冻液给予更换,混合防冻液一年必须更换,注意不同型号的产品不要混用。
3、电瓶:冬季发动汽车时需要有充足的电力,因为寒冷的天气会降低电瓶的性能,这就要求车主应定期检查电力,保证接线处清洁和连接紧密,及时防范和避免电解外泄,腐蚀等现象。
4、制动:特别注意检查制动功能,这在任何时间都不能忽视。因冬季气候与天气的原因,制动尤其需要保证灵敏,注意制动液是否够量,品质是否变差,需要及时添注或更换。
5、四轮定位:冬季路面容易出现冰雪,同时橡胶、金属、塑料等材料在低温下变硬,操控系统也相应变沉,行驶路感减弱,四轮定位不正确极易影响安全。
6、轮胎:冬季橡胶变硬而相对脆,不但摩擦系统会降低,也较其他季节易于漏气、扎胎。冬季经常清理胎纹内夹杂物,尽量避免使用补过一次以上轮胎,更换掉磨损较大和不同品牌不同花纹的轮胎不可忽视。
7、暖风:检查暖风管线及风扇,特别是要注意风挡玻璃下降霜出风口出风是否正常,热量是否够,风挡除霜出风口有问题在冬季驾车会带来许多麻烦及不安全因素。
8、玻璃清洗液:玻璃清洗在冬季的使用量明显会少于其他季节,但也不能忽视,一些人在其他用量多的季节用清水代替,冬季不可使用,一定要放光换上不怕冻的玻璃清洗液,也可以在清水中加入酒精或白酒来降低冰点。
9、空调:冬季空调是不使用的,但入冬一定检查一下空调系统是否清洁,有没有堵塞积水现象,同时每周必须开启五分钟左右,让机件得以注意,防止软管硬化。
10、打蜡:入冬后天寒地冻,刷洗车辆的次数也会减少,所以冬初打蜡是保养车漆的上策。另外打过蜡的车身不易沾水,冬季里不易出现结露成冰现象。
11、车灯:范围包括所有照明及转向灯、紧急警报灯是否工作正常,因为冬季雾天较多,天色较早暗下来,所以雾灯和近灯远灯的使用时间和频率增多,自然也需要特别加以留意和检查。
驾驶方面:
1、预热:冬季气温低,润滑油粘滞度增加不易流动,启动发动机后应让发动机保持1100转/分左右,让车预热后再起步,此间不可猛踏油门,也不要让发动机转速过高,预热不必等发动机温度上升到最佳温度再起步,只要温度表的指针开始上升就可以了。
2、起步:冬季起步一定要十分柔和和缓慢,这样一方面是为了让发动机在未达到正常运转温度时负载尽量小,另一方面也让轮胎在没热起来还处于较硬的状态下有一个渐热的过程,对发动机、轮胎及安全都有好处。
冬季行车注意安全
进入冬季以来,我国北方雨、雪、雾、冰等气候现象明显增多。据不完全统计,雨、雪、雾、冰等特殊情况下高速公路行车的事故发生率是晴天的三至四倍,而雾天高速公路上事故的发生率更远远超过正常情况,且经常发生恶性交通事故。
驾车过隧道要小心
在高速公路行车会遇到较普通道路更多的隧道,与一般路段相比,隧道是很容易出事故的地方。由于人由远处突然进入隧道暗处,眼睛不能马上适应,有些驾驶员感到不舒服,并产生与隧道内壁相撞的感觉;有些驾驶员,看到两侧墙壁飞快地向后移去,甚至会形成与墙壁碰撞的恐惧感。这些都大大增加了驾驶员的心理负担,可能因此向左向右打方向盘,很容易与两侧墙壁或并行的车辆相撞,造成事故。
在隧道中行驶应该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调整汽车行驶速度。从洞外进入隧道,人眼的适应时间大约为10秒左右。为弥补这一缺陷必须在进隧道前提前降低车速。
二是不要随意超车或停车。有些驾驶员在行车中出现问题便会立即靠边停车检修,这种习惯在高速公路,特别是在隧道内行驶,应彻底改变,要不然很容易导致连锁撞车。
三是隧道内要开灯行驶。高速公路的所有隧道内都设有照明设备,但人工光的色调效果毕竟不如日光,在隧道中当光线成为驾驶员惟一的信号来源时,行车时应该打开前灯,增加照明度;打开尾灯,使后续车辆驾驶员辨明前方有车。
夜间行驶防事故
夜间行驶是驾驶员经常遇到的事情,由于夜间能见度较差、驾驶员疲劳等因素的影响,对安全行车构成较大的威胁,统计表明,夜间行车事故发生率是白天的1倍。
夜间行驶光照不足,视野范围变小。高速公路除立体交叉处、服务区、隧道外,一般没有道路照明,驾驶员的有效视野范围只是前照灯照射到的地方,视野范围较白天大大减少。由于驾驶员的目测距离不准,当发现行车间距过小时,可能已经太迟而容易发生追尾现象。其次,在夜间,驾驶员易疲劳,判断容易失误。从驾驶员本身来说,夜间长时间在高速公路上行车,由于夜色视野单调,很容易陷入低感觉状态,特别是午夜以后,大脑容易处于半睡眠状态。这个时候开车,驾驶员往往会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再加上灯光的移动、跳动及后车灯光的照射,也会影响驾驶员对路面情况判断的准确性。这些因素都应该引起驾驶员注意。
雪天安全行车五大技巧
11月11日,许昌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同时也对交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在雪天安全驾驶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这里给驾驶员们支上几招:
一、“36技慢为先”:在雪天行车,关键就是要“慢”!因为雪天不可预测的因素有很多,在雪天行车,车子容易打转或打滑,发生车祸的概率大增,必须与前车保持比平常多一倍的距离,保持低速行驶,随时注意周边车况及路况,随时应变。
二、“不要激烈驾驶”:驾驶员朋友们切记要慢抬离合器,轻给油,要平稳地减速及轻踩刹车,绝对不要在冰雪滑的路面上猛起步或紧急刹车,而必须缓缓地加速,以避免轮胎打滑,刹车时,必须预留更长的刹车距离,然后缓和而平稳地踩刹车,路面雪深时,尽量走在其他车辆开过的轨迹,或是被车辆压干的路面。
三、“车辆打滑不要紧张”:车辆打滑时千万不要紧张,方向盘顺着打滑的方向轻轻地转,待车辆回正后,再轻轻地踩刹车,直到整个情况完全控制住。
四、“应付坡道冷静对待”:在雪地爬坡时危险性极高,必须与前车保持比平时多一倍的距离,下坡时,必须利用发动机减速的原理配合制动,切勿一直靠刹车制动,如果起步失败,要立即拉手刹,借助手刹再次起步。
五、“快速除冰有窍门”:室外停车,经过一夜后玻璃结成一层冰霜,千万不要试图用热水除冰,热水一倒出,又会马上结冰反而增加除冰的困难,一个常用的除冰窍门是:首先启动发动机,打开暖风,用汽车玻璃专用的冰雪铲慢慢铲除冰块,若没有冰雪铲,也可用硬质塑件盖慢慢地刮。
雪天对驾驶员朋友们是个不小的考验,切记安全行车五大技!
高速行车 留意“速差”
“速差”,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同向行驶的两辆车之间的速度差异,对速度大小的把握虽由后车决定,但从实际情况看,许多前车驾驶员的一些不文明开车行为,会使得原本合理的速差突然变大或变小,造成后车处置不当而引发事故。
如何把握好速差
对速差的把握准确与否,是高速行车安全与否的关键。交管部分已经做了不少降低速差的有效设计和措施,像出(入)口的减(加)速车道,大货车专用爬坡车道、多车道按时速分道等,但把握速差更重要的还是驾驶员主观上的控制。那么,应该如何把握好速差呢?
熟悉刹车:刹车是缩小两车间速差的最直接手段,因此,上高速前要对车况进行检查,更要先培养刹车感觉,因为每辆车的刹车或软或硬,各不相同。
控制好安全车距:上高速时要时刻注意车速,控制好安全车距。高速公路都按照路况设置了不同的限速标准,这些设置都是经过安全测定的,不能超速。车速越高,速差就越大,一旦发生危险就会难以控制。
不要跟车:有的车友上高速喜欢跟着前车行驶,认为这样可以省油省力;其实这样做比较危险。因为前车的车速在不断变化,跟在后面的车子与前车之间的速差也会不断变化,车友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开车。
注意货车:大货车通常速度比小车慢,而且排放的浓黑尾气会遮挡视线,使后车不易判断车距和掌握速差。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别借用大货车的爬坡道进行超车,这相当危险。
特殊路段要加倍小心
高速公路上出入口:进出高速公路的车辆与正常行驶车辆会形成速差。进入高速时要尽量谨慎,注意旁车,下高速要提前做好变道准备。
隧道入口:高速隧道通常限速为80公里/小时,进入隧道之前车辆有一个减速的过程,准备进入隧道的车辆与正常行驶车辆之间必然会加大速差,应引起注意。
桥梁和上下坡:经过桥梁和上下坡路段车辆要经过爬坡和下坡的过程,在车辆速度上会表现出减缓和加快的过程,车辆之间的速差会相应拉大或缩小。
前车应避免不当行为
长时间占用超车道:超车道是高速公路上为超车辆和车速达到要求的车辆提供行驶的道路,但有些驾驶员开车时长时间占用超车道,使得原本需要用超车道超车的车只能从车速相对较低的行车道超车。这样一来,想超车的车子与其速差加大,被迫从行车道超车时,加大了与原本在行车道上行驶的车辆之间的速差,容易造成事故。
出口紧急踩刹车: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对道路情况不熟的驾驶员身上。由于对高速出口不熟悉,在高速出口位置会突然放慢车速,观察出口提示牌。这种突然的踩刹车动作加大了后方正常行驶的车辆与其之间的速差,即使后车处置及时没有造成事故,也会让后车驾驶员惊出一身冷汗。因此,对于路线不熟的驾驶员来说,上高速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实在需要停车时,可先点刹提醒后方车辆。
汽车保养常识
所谓汽车保养是指保持和恢复汽车的技术性能,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使用性和可靠性,它包含着很多学问。
我们平时所说的汽车保养,主要是从保持汽车良好的技术状态,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方面进行的工作,主要分为:一、车体保养;二、车内保养;三、车体翻新。
汽车保养分为定期保养和非定期保养两大类,定期保养有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非定期保养有磨和期保养和季节性保养。
所以提醒司机们保养汽车时一定要选择技术力量雄厚、服务质量可靠、信誉好的维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