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百年许昌中心汽车站的昔与今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2-26


清朝时期,许昌汽车站所在的位置是一大片的荒芜地(隅市),东侧是一坑洼地。1897年(清朝光绪23年),卢汉铁路开始建设,1903年5月(清朝光绪29年)动工修建许州车站。经过多年的努力,1906年(清朝光绪32年)4月1日卢汉铁路(北京卢沟桥至汉口)完工并全面通车,其中许昌辖区长98公里。火车站位于现在邮政快件房(原颍昌宾馆路西)的位置,在火车站对面,外来人口沿坑而居,小作坊、商铺、旅馆等伸展着铺开。临近护城河,已有住户和以做铁器、膏药为主的店铺。


许昌火车站的建立,让许昌受益匪浅。那时没有颍昌大道,现在的车站售票处南是货场,此处没路,货场对面是运输公司一个车队,后来成了汽车站家属院。火车站向北到胖东来服饰这条不长的街是票房街。许昌火车站虽小,它的货运吞吐量非常大,源于英美烟草公司的烟叶在这里集中发运,仅负责从西关烟行街往火车站运烟叶的人力小推车就有1500辆之多。都说民以食为天,就在火车站的对面,因人流量大,自然产生了餐饮业并壮大和发展。位于现在汽车站以北的位置,最早是一片长满柏树的坟地,人称王家坟。因坟的因素,做生意的铺子就绕坟茔,人为的向东延伸形成了一条街。


街头以经营饭店居多,以经营洋货而盛。随着人气的旺盛,这地气也随之攀升。后来有了货物转运公司,大的仓储库院机构成立。它的繁华超越了当时许昌城内的声誉。因洋人、洋货、洋餐饮,灯红酒绿的不夜行,这条最宽处不足十米的街,被人称为“洋街”而名驰中原。

洋街西口(后来的胜利街),一姓韩的建了一个骡马店,院子大,院门也大,五十年代后期大门柱子还在,是砖砌的方形立体柱子。那院后来成了居民大杂院,人们称之为韩家大院。

再向东是孔家大院建于清代中期,是标准的大户人家宅院。据孔家后人讲,他的祖父辈有哥仨,在这条街上分别建了三处几进院的院落。其中有弟兄二人的东西两院,两院之间挖一口吃水井,而后形成了孔家里胡同。胡同深入到票房街,后来坟地改造成了档发厂。解放后,孔家大院被收归国有,当做粮店,用以供应南关区域内居民的口粮,西院成了退伍军人转运站和许昌交通旅社。这两处院都是要上几级台阶的高门台院,庭院深深,解放前,这些朱门和路北的好喜来饭庄一样都是达官贵人光顾的地方。它的西邻是一大的仓储院,人称南阳院,院主具体是谁,现无人提供其原始资料。这院和大同春饭庄隔了一条胡同王家坟,这胡同向北偏西开,和通往城河木桥的升平里胡同相对着。入王家坟胡同,顺南阳院东墙进,后挨后墙西拐是原车站对面的坟地,这胡同里住着朱、刘、陈、李等居民。

当年,在原汽车站址上,由高姓商户开了一个铁工厂,机器设备都比较齐全,技术全面,生意挺好,被黄姓的天津人看中,特别是他相中了那片场地很有前途。他很有远见和眼光,和高家联手买了三辆汽车挂牌营业,这就是许昌汽车站的雏形。后来,汽车站职工在站北的场地上建房居住,汽车站形成规模后,这十多家被隔在汽车站的北墙外。人们出行就到洋街,这里就成了院不是院,胡同不是胡同的半过道。街口朝西偏南开,是向东偏北而行。这条路的一街两行临街接踵而建的有特色的商铺,楼堂馆所向东延伸百余米后,在孔家里胡同北口,升平里胡同交叉口处,又微偏南延伸向东而去,又行二百余米至华顺舞台处,这街就正东直达到了南关街。

解放后,洋街变为一街两名以新声剧院(1923年由商户与戏班主在原来的说书厅大棚改建成为简陋的华顺舞台,竹木框架,苫盖麦草,能遮风挡。有长条木板无靠背的排凳,在凳面上用白漆写位号,大约有三十几排,中间三十个座位,两边是边排,外用一米二高的栅栏围挡,是站票区,花五分钱购票站着看演出。戏台在剧场北部,高出地平的戏台用木板铺成。戏台前排的位置是贵宾席戏台右侧为“出将”、左侧为“入相”。主要剧目:洛阳令、安安送米、穆桂英挂帅、寇准背靴、老包铡陈世美、卷席筒等古装戏。后,迁至洋街与慈航街交叉口,改名三星舞台,1951年被人民政府接管,移交给红光京剧团<许昌专区京剧团前身>后更名。1956年,许昌京剧团并入许昌豫剧团,直到1967年结束。1968年因失修漏雨,停止使用,后被拆除建成铁路职工宿舍)

当时戏院东边为大同街,依次排列杂货店、照相馆、居民房、太平胡同、慈航街。戏院以西是胜利街,依次排列清真马豫兴糕点铺(后来迁到路南,前店后厂)、升平里胡同(对面是王家坟胡同),直通护城河木桥。

三星舞台是旧时许昌剧院中建院时间最长,戏剧艺术表演最集中,进步思想传播最早、最广泛的文化娱乐场所。它位于洋,街与慈航街交叉口的繁华地段,约建于1936年,表演者多为京剧戏班。全国京剧名角马最良、马宏良、张菊隐先后来此演出。京剧名角多次在这儿集中会演,迎来了许昌京剧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1938年5月,中共地下党员李持英领导的抗敌话剧团在三星舞台公演,剧目有《放下你的鞭子》、《游击队员》等,很受群众欢迎。李持英为此遭到国民党特务的忌恨。他们向舞台前投掷了一枚炸弹,炸死一人、炸伤多人,引起群众的愤慨。李持英毫不退缩,第二天照常演出,群众也成群结队地观看,以示对国民党特务暴行的抗议。1939年3月,中共豫中地委书记张维桢派李持英(女)到许昌建立中共许昌县中心支部。8月,张绍渠、王津沈先后来到许昌,根据豫中地委的指示建立了中共许昌县委。在县委领导下,抗敌话剧团、抗日救亡宣传队、救亡农协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战地服务团等抗日救亡组织纷纷建立起来。1939年11月,“竹沟事变”发生后,许昌党组织的活动进入了严重困难的时期。1941年2月,党中央根据截获的国民党企图破坏河南省党组织的情报,决定撤离河南地下党区委以上干部。许昌辖区内,除鄢陵县有一部分未来得及撤离的干部尚在活动外,其余各县党组织的活动相继停止。

三星舞台的对面是“太平里胡同”,人称“太平里过道”。这胡同中有几处带门楼的宅子,分别建在南北走向的胡同内。这胡同也就不到三米宽的路面,四处青砖小瓦的一进院落,只有路东靠南的那处院,有个南跨小院,至60年代后期还保持着原貌,这院正堂东屋是两层的,后来这院住着几户人家。

1931年(民国20年)6月,许昌汽车站在“洋街”(现大同街西段路南的位置)成立。6月13日,许昌至开封公路通车,开始收票营业,每日开封、许昌两站对开往返4次。当年11月设立禹县站,12月设立扶沟、鄢陵站。1932年3月设立颍河、襄县、叶县等3站;6月设立漯河、吴城、舞阳、五女店等4站,1933年2月设立郏县站。

193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纪元,它见证中华民族的苦难和奋斗,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和自强。6月1日,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军乘势发起进攻,开辟了赣东、闽西北广大地区,巩固和扩大了中央根据地。6月2日,国民党广州国民政府常委会决定组成军事委员会。6月19日,日本制订了《解决满州问题方案大纲》,准备用武力侵占中国东北,叫嚣要以称霸亚洲和世界来完成日本帝国的使命

7月至10月期间,在长江流域发生的一次特大洪水灾害,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洪水。

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制造“柳条湖事件”,借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进攻沈阳城。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导火线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自此,中华民族开启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

20世纪40年代,依托许昌火车站形成的新城区已和古城连为一体。为便于管理,当时的许昌县政府以孙中山倡导的“自由、博爱、平等”口号命名,将许昌城划为自由镇、平等镇和博爱镇。

自由镇和平等镇均在许昌古城中,以南大街为界。自由镇在古城西部,主要街道有西大街、清虚街、寇家巷、古槐街、榆柳街、城隍庙街、福善街、南大街等,镇公所驻西大街,有河南省民众教育馆、国民党许昌县政府、许昌县电化处等单位。

平等镇在古城东部,主要街道有天平街、东大街、奎楼街、学巷街、文明街、安怀街、文化街、北大街、机房街、聚奎街、平定街、东关街、北关街,镇公所驻东大街,有国民党许昌县法院、国民党许昌县党部、灞陵中学、初级完全师范学校、师范讲习所、县立中学、县立工种工业学校、县立女子学校、育英小学等单位。

博爱镇在许昌古城外西南部,即依托车站形成的新城区,主要有西关街、南关街、票房街、顺河街、洋街、校场街、豫业街、盐栈街、公兴街、土城街等,镇公所驻洋街,有车站、警察公所、许昌县师管区、慈幼院、福音医院、明德女中等单位。

1940年许昌县河街乡的杨文彬创办许昌交通旅社(现许昌中心汽车站门前的位置),经营有方,生意蒸蒸日上。有三间二层楼门面,客厅后边有一个院带三间北屋,十几张床位,几个伙计。

那时间现许昌口腔医院、许昌中心汽车站一带的大坑填平,建成国民电影院。其虽然放映的是黑白无声影片,吸引大批人观看。该影院以放映电影为主,但有大舞台可供演唱。1930年代初,由商人聂某和烟店老板吴中孚投资创建,位于南关洋街(今大同街)东段路南。占地广阔,建筑样式与内部设备均赶新潮。特别是舞台,甚为宽敞,前幕、边幕、天幕、大屏幕齐全,在许昌属于一流。开业之后,曾放映《青青河边草》《桃僵李代》《夜半歌声》等影片。豫剧名演员赵义庭、许淑云、田岫玲等常在此演出。

国民电影院副经理吴中孚系地下党员,曾以此为掩护开辟地下秘密联络站。抗战胜利后,该院接连放映苏联的一些进步影片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母亲》《静静的顿河》《普通一兵》等,引起国民党特务的注意,后被查封。

1944年4月23日,日本侵略军进犯许昌。1944年5月1日许昌沦陷于日寇之手。战斗中,国民党第28集团军第15军新编第29师中将师长吕公良等多名将领壮烈殉国(1986年,经浙江人民政府批准,授予吕公良革命烈士称号,并将它列为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日军侵占许昌后,在西大街设立宪兵队、在天平街设立“兰”特务机关,在清虚街南头十字路口、大同街东段路北(现新华书店的后面)分别设立服务机构,一小队日军霸占洋街上的交通旅社和其西邻的院落(解放后,这就成了退伍军人接待站)。近百人的日本鬼子小队无论冬夏,早操时全是赤膊着上身、头上扎着白布条,耀武扬威的在这街上列队跑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由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刘峙接受投降日军,责令放下武器的日本鬼子修洋街的道路。穷凶恶极的日本鬼子投降后,为了能回他们的日本老家,改造洋街的道路时都特别卖力,这街上有了通往护城河的地下疏水道。1952年4月,公司留用的最后一批日籍工人30余人全部回国。

1945年8月15日本投降,10月许昌汽车站就地重建,地址位于许昌市大同街路南(现许昌中心汽车站以北的位置),坐南向北。两个大车间的中间往北的一条路,是汽车进出走大同街的一条路。站的院子,东有一个臭水沟,西边南北有一排矮小破烂、摇摇欲坠的瓦房9间:站长室、会客室、售票室、宿舍、汽油库2间、保管室、厨房。东西之间,可容纳十多辆汽车。院内地面坑洼不平、尘土飞扬,雨雪后泥泞不堪。狭窄的房内既作搬运工人宿舍,又是汽油库(供路过班车、驻站班车加油使用)。全站除售客车票外,无服务设施。当时站务人员有8名。除许昌中心汽车站外,还设立许昌西关分站,有3人专门检查补办南阳方面,和襄、禹、鲁、宝、郏、叶方向的汽车、马车客货运手续,以及汽车、马车的养路费。


在许昌汽车站东面(大同街东段路南位置),是许昌汽车修理厂,由国民党政府设立于1946年初(至1947年5月,并于解放后前往南方)。当时日本侵略军在许昌地区遗存一批破旧军用汽车,集中在漯河和许昌县城南枪杆刘村。经许昌汽车修理厂整修,将较好的交给部队和河南省公路局使用,另一部分出售给私人转作商车。共产党地下党领导人邰士芳交给共产党员郭金庆经费50元银币,与私商宋国林合伙,购买一辆汽车,以跑运输为名,插入商车,做地下工作。因许昌市河南公路运输的中转环节,运输任务多、营业量大,故西安、南阳等地的私人汽车也来许参加运输。到1952年,驻有商营汽车71辆。其中一户一车34辆,多户一车35辆,一户两车2辆。

1947年,共产党地下党员杨仲卿受党组织派遣,与李东海(有轮胎修补技术)、张培元(国民党部队团长)、王子超、李勋甫(国民党部队师长)等集资在许昌市西大街成立竞新补胎厂,王子超任经理,李勋甫任名誉经理。因该厂是许昌修补轮胎的独立行业,故开张后,营业兴旺,经常库存许多好轮胎。1949年大军南下路过许昌,不少军车缺少备胎,该厂给与极大的支援。新政权建立后,杨仲卿到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工作。1950年行商花景长、李鸿年、候世昌、郭树吾等带资加入补胎厂,增加了人员、设备、生产规模更加扩大。此时厂址迁移到许昌市大同街,更名为大有补胎厂。1955年12月,许昌市对私营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大有补胎厂归口到许昌市机械厂,1956年3月改归许昌公司。公司按全行业公司合营要求全部接受,对私方的人员、装备加以保留,实施清产定股,在公司二车队成立轮胎修补车间,承担河南省交通系统省营汽车的轮胎修补任务。1959年许昌公司成立汽车修配厂,轮胎修补车间归汽车修配厂,名称许昌公司汽车修配厂轮胎修补分厂。1962年河南省交通厅郑州汽车修理厂成立轮胎机修车间,设备先进,将许昌公司轮胎修补车间主任宋国汉和几十名修胎工调出,支援郑州修理厂,剩余人员另行分配。从此,许昌公司轮胎修补逐渐淘汰。

1947年12月13日晚,解放军破击平汉路官亭至许昌线段。14日23时许,发起对许昌城的总攻。经过激战,从许昌西城门打开突破口,攻入许昌城。12月15日12时,解放军登上许昌城东南角的文昌阁,许昌全城解放。由于解放战争整个斗争形势需要,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占领许昌后,又多次暂时撤离,在许昌形成了六进五出的“拉锯”局面,直到1948年的6月7日,这座历史名城终于回到人民手中。

洋街被冠新名,以新声剧院为界,东段名为大同街、长335米、宽8米,(许昌口腔医院后)西段名为胜利街长244米、宽7米。

1947年8月,中共地下党英模韩子栋从重庆渣滓洞逃出虎口,本想去找重庆地下党,又怕被特务跟踪,无奈之下,决定先回山东老家看看。一路上,他跋山涉水,饥寒交迫,在跨越河南国统区与山东解放区的边界线时,没有身份证明。11月路过许昌时,三千多里的路程,使他流血起泡的双脚长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他实在没辙了,突然想起故友旧交。于是,他边走边打听,找到河街郑庄,又来到许昌交通旅社,找了一份账房兼跑堂的活(改名余志民)。连日,从布告到传闻都证实,刘邓大军已经渡过黄河,距离此地百十里路。反动军警到处明岗暗哨,严密封锁。干了一个月后,一名国民党军官多次来到交通旅社,询问韩子栋。交通旅馆老板以他菜役的身份,为他搞来一份新路条。韩子栋乘火车到了郑州,再由郑州到了新乡。本想在滑县进入晋冀鲁豫解放区,路上听说道口、滑县国民党盘查严密,于是就改走小路。在一条小路上,他看到村口有解放军的标语,判断自己已经到了解放区,就决定进村。一进村,墙上到处都是革命标语,韩子栋直接找到了民兵处。经历了长时间的艰苦跋涉后,他终于找到了组织。

1948年7月,豫西行署派人,在许昌市重建许昌汽车站,全称“豫西行署许昌运输站”。站门位于大同街10号胡同,门朝北。

当时站上职工8名,站内无服务设施、无汽车,仅有十几辆商车。主要办理客货运输手续,设立窗口售票,营运线路有许昌至开封、许昌至南阳系主要路线,其他支线有:宝丰、鄢陵、扶沟等路线。许昌汽车站的生产与生活分开,盖起票房、行李房,建成600多平方米的保修车间。负责组织省内外汽车、马车和本地群运工具,保证支前供应。河南省交通厅将河南省运输公司直辖汽车大队第一中队驻许昌,但没有客车,只有用货车拉人。车站内,西边是售票厅:用特简陋的竹席搭的草棚,敞开着的毛竹立柱门框,虽挂着草苫子也阻挡不住冬日的寒风,更别说风雪了。除了售票窗口,两间屋大的售票厅没有其它陈设。那时的汽车驾驶室是和车厢分离着的,也没有现在的车长和阔,乘客是从设在车厢后的门上下车。

1949年1月1日,豫西行署发布建立运输站的指示,要求由公路管理局在许昌、禹县等七个地区建立一等运输站。

1949年4月,许昌邮电局开始营业。在汽车站东、邮电局西,两家大门挨着朝南开。邮电局对面,是夹道很深的许昌地区盐业公司,它东临隔路是许昌军分区军械库。邮电局位置演变成了今天的口腔医院(时称红卫医院”),是占地面积很小的集体医院,和邮电局隔着大同街南巷,它和许昌地区燃料公司是邻居。

从1951年10月到1952年2月,许昌工商联营中心站、许昌汽车大队合并,成立河南省联运公司许昌支公司(至1952年7月),所属站5个。

1952年11月至1953年6月,国营河南省联运公司许南分公司具体领导许昌、南阳专区所属站工作。

1953年以前,许昌七一路是一条小土路,西到南关大街,东到文峰路。七一路南关大街以西段叫车站路,南关大街以东段叫土城街(旧时,在今许昌大酒店附近有土城堡,人们把这条连接南关大街和文峰路的道路称为“土城街”)。1953年,群众义务修筑车站路(现七一路西段),为灰渣结构道路,七一路延伸至许昌火车站。到1958年,汽车站的候车厅还是临街东西走向,用毛竹和草席搭建的棚子。

1953年,许昌中心汽车站有公有汽车18辆、马车7辆,1953年下半年,进一步扩大站房和车间。融合中西建筑风格,具有仿苏建筑特色,风貌独特。

   

1953年1月1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交通厅运输管理局许南总站正式成立(后改为许昌总站),地址:许昌市票房街33号,管辖25个县站。和许昌地区煤建、盐业公司一个党支部。当年七一路拓宽,并延伸至火车站。

1954年1月,中共许南总站总支委员会成立。站址从许昌火车站附近迁到许昌市白庙(后来的许南路一车队驻地)。当时全国审查干部,流动人口突然增加。全市只有十几家能容纳二三十人的小旅店,无法满足需要。

 

当年4月,经上级批准,在许昌汽车站车站大楼开工建设(现许昌中心汽车站办公楼前的位置):中间5层,两侧4层,成为当时许昌的标志性建筑。后来,又成为国营七一旅社。

1954年5月,许昌汽车站新站建成,站址在许昌市七一路西段北侧。

1955年11月4日,许南总站改为许昌专区总站(在1958年6月,改为许昌公路运输公司;在1969年1月,改为许昌地区运输公司;在1980年1月,改为河南省汽车运输公司许昌公司)。1956年12月中共许昌专区总站委员会成立。


到1956年,许昌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对民族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改造后,大同街一带的商户被重新整合。西起票房街,从胜利街向东、路南侧依次为:韩家大院(理发店)、孔家里、军转站、交通旅社、南阳院、马玉顺清真糕点铺(房屋后是王家坟)、清真饭店、汽车站、邮电局。路北侧依次为:百货站、好喜来饭店、太康里胡同、五洲旅社、胜利旅社、升平里胡同、天然照相馆、居民房、景家烧鸡店(对面是清真饭店)、太平里胡同、慈航街口、樊家里胡同、派出所、食品厂。1956年12月,扩建许昌汽车站,修建车库、油库、修理厂等。

1958年6月24日,许昌专区总站更名为河南省交通厅许昌公路运输公司,所属单位有机关13个科室、6个车队、2个办事处、16个县(市)运输站、18个分站。

1965年初,七一路铺上沥青,成为许昌市区第一条柏油路。此时,车站院内改为水泥地坪,可停放60多辆大型客车。

1968年,许昌汽车站东侧,设许昌七一路商店现许昌市新华书店西侧七一路中段路北),是当时许昌唯一的大型综合百货商场。 


1969年,许昌汽车站。


1981年,河南省汽车运输公司许昌公司许昌汽车站,根据河南省交通厅关于“公路汽车旅客运输规则”补充规定,开展为旅客服务“良好月”活动。许昌汽车站开展“四心”(接待旅客热心、解答问题耐心、接受意见虚心、工作认真细心)、“五主动”(主动迎送旅客、主动扶老携幼、主动帮助旅客解决困难、主动介绍旅行常识、主动征求旅客意见)、“六不准”(不准讲粗话、不准说脏话、不准刁难旅客、不准辱骂旅客、不准围攻旅客、不准殴打旅客)和为旅客办好事活动。实行昼夜售票,电话、电报、信函订票和送票上门等业务。



1985年,许昌汽车站。此时,面积12776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候车室2512平方米。有水磨石地坪修理车间,各种配属车间、锅炉房、材料库等。还为职工修建了宿舍、食堂、洗澡间等。有机械化保养地沟,实行保修操作中件不落地。院内全铺位水泥地坪,可停放大型客车80多辆。

1993年,许昌启动城市改造。经过有关部门动员拆迁,短时间内,紧挨许昌火车站的胜利街就模样大变。老房屋、邮电局和胜利街不复存在了。许昌第二人民医院(原红卫医院)西移占据邮电局位置,成为现在的口腔医院。大同街仍在,旧貌换新颜。

1994年4月,许昌汽车站建设新站房。

1995年,许昌市政府决定对七一路进行改造,更新行道树,拓宽道路,整改管线。

1996年5月1日许昌银河影都开业,是老电影院中较为“年轻”的一家,地处许昌中心汽车站北门对面,主要提供电影、录像放映,开业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成龙主演的《醉拳》。银河影都共5层,拥有大厅1间,在3层,可容纳观众七八百人;豪华小厅3间,在2层,每间可容纳观众100人左右。除此之外,2层还有3间录像厅,市场定位是“电影超市”。2009年年底,放映完最后一部片子《建国大业》,银河影都退出了电影舞台。




202312万里运业股份有限公司许昌中心汽车站获评全国道路运输企业等级“五星级汽车客运站”从百年车站文化绽放新韵,到企业文化、老号老店谱写新篇,在曹魏古都的文旅文创融合中,呈现出“郁郁乎文哉”的盛大气象。

就在这片车水马龙的地方,貌似普普通通,却是许昌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见证地,遇见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文人墨客和商业精英。尽管太多的老建筑不复存在,老街区已经褪去昔日的文气,被现代城市的喧嚣包裹着,但残存的老墙壁诉说着那段辉煌历史。细心的文化爱好者能从斑驳的老墙上捕捉历史的蛛丝马迹。就像沉默不语的老人躲在那不起眼的地方,默默守护着老街区深处的文化基因。文化传承从来不是靠轰轰烈烈,而是在这些不起眼的角落悄然发生。老街区就是最好的证明——看似平凡,实则不凡。它静静地躺在城市的肌理中,默默讲述着百年、千年的文脉传承。当你驻足凝望,或许就能听见历史的低语。


 



Copyright @ 2025 Wanli Transport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7026342号-3

豫公网安备 41102302000160号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莲城大道与百花北路交叉口万里大厦20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