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中国道路运输】詹倩:两坚持两落实 促进运输服务现代化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2-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实体经济是各类生产要素得以优化配置并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事关经济循环畅通,事关经济创新力竞争力。


一、数历山重水复迎来柳暗花明

道路运输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血脉,与多种运输方式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基础保障功能和作用,在我国建设交通强国、走现代化新道路的大局中注定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年时间,不少业内人士面对企业举步维艰,对未来深感忧虑,眼看着企业一步步深陷困境,竭尽所能依然无法遏止沦落的脚步,每时每刻都在痛苦中煎熬,梦想着市场恢复到疫前时光。所谓恢复,无非就是“变成原来的样子”,缅怀过去的发展模样,业绩多点少点无所谓。疫情反复,点刹不止,引发运输服务熔断和限流。一旦区域内抗疫狼烟再起,企业运输业务深受影响:辛苦隆市大半年,一夜回到静默前。三年如此,企业艰难生存,不少车站进入关停并转,几乎陷于维生之境。业内人士的心思因此焦灼、不乏悲观。

所幸,国家高度重视疫情导致货运物流不通畅问题,落实“一断三不断”。2022年11月,提出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更是科学精准防疫的新处方,也是经济重振政策的及时雨,为道路运输企业踏歌而行鸣锣开道。回顾既往历程,疫情不只是飓风式的灾难,更是大浪淘沙的过程。从此以后,它会淘掉企业发展中的累赘、剔除企业虚胖躯体上的冗余,留下品质中向上向善的部分。这类企业会越来越多,成为精致运输服务的提供商,有可能做得“小而美”,不再一味追求“大而全”。

行业中人应该认识到,未来大多数企业都将会是小规模企业,“小而美”是最广大道路运输企业“活下来”、“活得好”的一条最现实的路径。那么,如何以百倍努力填补企业所遭受的损失,以更开阔的视野赢得未来?先进企业提出参考性建议。一是活下去,行动起来:有车有人就要干活,快速找新业务、新方向,或是承揽转运任务,或是担当应急运输。摸准市场正向和负向的需求点进行,作出正确商务响应和技术改善。二是结合政策,发现新机会:紧紧把握国家政策指引的方向,与具体专业叠加,催生新场景,新机会,一如同城配送,又如农产物流。供应链服务本地化:既要有弹性又要有本地化供应链构建能力。从供应商前端供给分散化,延伸供应链到供给体系,快速适配客户需求。提前做研究、市场预判、找出链路反应逻辑。三是构建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对于长距离跨区运输,加快发展多式联运,以“零距离服务”保障物资。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变应变,应对行市寒冬,业内人士扪心自问商业模式寿命几何,千方百计寻求新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二、既是转型升级也是破局重生

从道路运输行业战疫的策略和结果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大型企业既经历过防汛救灾、会务出行等运输保障的经验,积累了相当的品牌效应,成为地方政府首选转运力量,也在事后受到政府帮助、减缓企业压力,进一步加宽了品牌的防火墙。

业内人士得到启示:不断巩固和扩大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和品牌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用设施价值,最大可能地争取企业在专业市场、区域市场的独有资源,如公交特许经营、城市货运配送、生活垃圾清运、农资供销运输、应急转移运输和军事交通运输等。当然,与大型货主缔结牢固的货运物流、通勤运输等业务关系,也会收到类似效果。同时,善于利用稳岗补贴、税收奖返、公用经费政策措施以及低息贷款金融工具,酌情考虑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经营,降低和转换经营成本,放大和延伸道路运输公益性服务功能,竭力抵御外来侵蚀确保经营效率。由此以来,开辟更好的业务经营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防火墙,纳入核心竞争力,有效保护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创造超额、稳定的收益,实现更长久地高质量发展。也可反过来理解,这样的防火墙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强大功能,帮助企业很快占据新的生态位,应对危机更有底气和依靠,增强自身在区域市场上的带动力和影响力。


面对新一轮爬坡过坎的严峻考验,2020年10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意见》,为道路运输企业现代化奠定更好环境大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对标世界一流、做强做优做大。众所周知,专业领域内除了头部企业,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勉强维持运行,“小散弱差”饱受诟病,“基业长青”似乎是遥不可及,骨子里始终保持着不服的倔强,每天都在辛勤付出,演绎动人心魄的创业故事无可非议,做大做强是企业天性,不想做大做强的企业不是好企业。但是,现阶段是疗伤止损”的摸索期,“穿旧鞋走老路”顶多是一时的权宜之计、难以长久。加快在量的积累中实现质的转型,而不能当成一劳永逸的“换汤不换药”。随着重磅政策相继落地,市场发生变化,企业基于产业分层和能力分工,调整经营策略。把敢闯敢拼和公司治理的规范性统一起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以便获得靠近市场、下沉市场的优势,体现出强烈的地域性只有树立好战略、掌握好技术,运营好资源、提供好产品、打造好品牌,创造好效益,提高自身的生产经营效率。从高质量项目入手,沿着从优秀到卓越的道路稳健迈步,全面建设和推进企业现代化

三、共赴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集中回答了实体经济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为道路运输企业把握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指导方针。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为城乡居民日常出行、生活性物流消费品质提供更好支撑,满足百姓群众的体验感受。关注传统消费市场,强力支撑新消费。围绕农村客运、旅客联程运输、电子客票及城市货运配送等传统旅客出行和生活性物流服务领域,从现阶段存在的痛点出发,创新举措增强消费活力。提升“最后一公里”服务水平,提供联程联运“一站式服务”,精准实施城市配送服务等。这些举措是根据新形势下运输服务要求的变化,致力于找准运输服务制约消费的“堵点”,精准匹配消费市场的新需求。与此同时,推进旅游客运、空地联运等跨业服务,培育无接触配送、农产品即时销售等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在促进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消费方面应当更多发挥引领作用。

坚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策略。企业凭着政策空间和市场机遇的信号,紧盯经营出血点、狠抓业务风险点、梳理管理遗漏点,努力打造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有核心竞争力的运输服务,同时产生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具有其他同类产品都不具有的特性,功能比同类产品更优异。完善商业模式和服务网络,更好地服务于千城百业、千家万户以绿色运输助力行业碳减排,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落实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为了更好地履行功能使命和承担社会责任,先进道路运输企业已经不局限于旧模式,达成的客货邮模式、供销运模式,更加注重专业协同,不但是方便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还催生平时服务、急时应急和战时应战的新功能,远远超出企业自身存在的意义,为国家经济和资源保障提供底气而发挥作用。这种能力和作用,成为区域面对自然灾害的可靠后盾、人们心底的勇气和信心,未来企业的这种力愈发显著。深思一下,无论是集疏运系统,抑或是集采配系统,都以绿色货运为底色。若是并网运行,专业公司在数字化平台的支持下,则更好地强化物流助农、公交惠农,避免运力、网点、资源等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共同向体系建设、系统建设发展,形成良好的营商关系,推动形成以运促进、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流通关系,融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落实科技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运输企业紧跟政府政策和市场发展,与行业智库保持密切合作,协同创新技术赋能,从劳动密集转向科技密集,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价值创造力和风险管控力。融入数字交通新场景,把科技创新作为首要任务,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围绕出行一卡通、货运一票通、付费一码通等重要环节全国性贯通。推进产、学、研、资、服、用一体化,围绕特定需求进行技术研发,加强与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打造科技创新领军项目。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路人才携手共进,推动强大的云、聪明的车、智慧的仓、灵活的网、安全的运在道路运输领域内实际的用、广泛的用,以数字技术推动智慧运输,向用户提供标准运输和定制运输,建设枢纽型、科技型、平台型、共享型的企业,持续推进交通运输产业链数据贯通。

(作者单位:河南省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原文刊载于《中国道路运输》2023年1月第一期总第446期第15至17页“聚焦”)

Copyright @ 2025 Wanli Transport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7026342号-3

豫公网安备 41102302000160号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莲城大道与百花北路交叉口万里大厦20层